漫談五十肩
漫談五十肩
五十肩,又稱冷凍肩,為肩膀關節囊沾黏。是一種特殊的特殊的肌肉骨骼問題。目前仍未找到得病原因。
其中,40-60歲的女性、糖尿病患者有較高機率會受五十肩的困擾。也較常發生在非慣用手。另外,像是一些內科疾病,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、心肌梗塞等,也有較高的風險。手術後、肩膀意外受傷後,也有可能因為固定時間較長,產生次發性的五十肩。
症狀為肩膀疼痛(位置在肩膀外側或後側)、角度受限。尤其在晚上睡覺時,疼痛會最為明顯。角度限制會影響手往後、往外,或往上打開。例如,女性穿脫內衣、吹頭髮。
-症狀與進程
症狀會隨著五十肩的進程有所變化。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。
冰凍期:肩關節會發炎,但未出現沾黏或組織增厚的現象。症狀會以疼痛為主。嚴重時,儘管肩膀不做任何事情,也會感覺到疼痛。
結凍期:沾黏開始出現,並且慢慢增厚。此時肩膀的疼痛會慢慢減少,但角度受限會愈發明顯。疼痛只會出現在肩膀受外力刺激,或是到達角度極限。
解凍期:沾黏開始消失。角度與疼痛都會隨著時間改善。
一般來說,五十肩經由半年到兩年的時間可以自行修復,糖尿病患者的修復時間可能更長。不過,有研究指出,有接近四成的患者,仍然留有部分症狀而無法自愈。
因此,雖然五十肩有機會可以自行修復,但過程中的疼痛,以及無法完全恢復的不確定性。適當的治療才是正確面對五十肩的方式。
-治療方式
治療會因應五十肩的階段,有不同的治療方針。
在冰凍期,會以減少疼痛為目標。因此,會使用小幅度、輕力道的關節鬆動術。搭配和緩的伸展運動,以及無痛範圍內的主動運動。另外,醫師開立的消炎藥、類固醇注射,也都有不錯的效果。
在結凍期,以減緩角度變化為主要目標。在合理的疼痛忍受範圍內,執行關節鬆動術、伸展。
解凍期,以增加活動角度跟解除沾黏為目標。末端角度的關節鬆動術、動態鬆動術、超音波、震波、大範圍的伸展,都能不錯的效果。另外,搭配醫師的關節擴張術,也能事半功倍。
最後,根據每個人的狀況,給予不同的運動治療。增加肩膀的肌力與控制能力,使肩膀恢復檢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