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底筋膜與足弓的關係

足底筋膜與足弓的關係

近日治療所來了許多足底筋膜炎的患者。我們都知道足底筋膜炎與足弓的形狀有關。這些患者有人是扁平足; 有人是高足弓。為什麼不同的足弓形狀卻導致一樣的症狀呢?

(足底筋膜炎介紹請見他文:https://gloryptc.com/足底筋膜炎/

足弓

首先要知道足弓的分類。依照足弓高低,分為高足弓以及低足弓。臨床上治療師會以Foot Posture Index來評分。低足弓又稱扁平足。足弓向內側塌陷,導致腳底內側受力上升。此時內側的足底筋膜為了撐住倒塌的足弓,會容易產生撕裂傷,進而變成足底筋膜炎。高足弓者的腳底壓力會因為腳底受壓面積變小,導致足弓以及腳跟壓力上升。靠近腳跟處的足底筋膜會因為壓力的關係,導致反覆發炎。最後也成了足底筋膜炎。

治療 

治療時,除了震波治療能有效改善症狀。徒手治療與運動治療也是不可或缺。針對不同的足型,也會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向。低足弓患者會需要增加足弓的穩定度,以及下肢的力量。因此會訓練足弓運動、腳踝本體感覺、臀肌訓練等。高足弓患者則需要增加足弓的柔軟度,與下肢的彈性。因此會著重在小腿的伸展、下肢的著地穩定度訓練等。

 

 

最後治療師要教各位如果有足底筋膜炎時,被醫師或治療師告知要做小腿伸展,卻又不知如何進行。可以接著看下去:

人人好腳力,天天出國ㄑㄧˋ

足底筋膜炎

足底筋膜炎

       42的羅小姐為了參加馬拉松比賽,最近開始增加跑步的距離。但隨著訓練量增加,他的兩個足跟開始產生疼痛,甚至穿高跟鞋走路,都疼痛不已。他可能得到足底筋膜炎。

       足底筋膜位在腳底,從腳跟連到腳趾。其作用是維持腳底的穩定。足底筋膜炎常見的受傷因子有小腿及足底肌肉過度緊繃、久站、扁平足、鞋墊過硬、穿高跟鞋等。症狀為走路時腳底疼痛,尤其常見在足弓或腳跟的位置。每天下床踏地的第一步會最為疼痛。或是長時間走動後,疼痛會加劇。

      物理治療師在治療時,會先評估小腿及足底筋膜的緊繃程度,以及足底形狀,判斷足底筋膜受傷的原因。接著以徒手治療先處理卡住的關節、緊繃的筋膜以及肌肉。在實證研究中,震波以及超音波能有效幫助其修復。患者平時也須執行居家運動,在睡前、起床、以及運動後都需適量伸展足底筋膜。最後,在物理治療師的監督下,會開始進行下肢的運動訓練。修正錯誤的動作模式,以減少足底筋膜的負荷。達到避免再復發的狀況發生。

      足底筋膜炎為擾人的症狀,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。若有相關問題,請向專業醫療人員聯絡。

阿基里斯肌腱炎

阿基里斯肌腱炎

      29的羅先生平常有爬山的習慣。某天爬完山後,走路時腳後跟會有疼痛感。蹲下時也會有感覺。此時,他有可能得到阿基里斯肌腱炎。

      阿基里斯肌腱連結到小腿後側的肌肉。小腿過度使用、緊繃,或是受拉扯,會使阿基里斯肌腱承受過大的力量,導致撕裂傷發生,產生發炎反應。此症狀容易因反覆跳躍及踮腳的動作而發生。前幾年,NBA球星Kobe Bryant, Kevin Durant和Klat Thompson等人,正是這條肌腱斷裂。阿基里斯肌腱炎的好發因子有:腳踝不穩定、小腿緊繃、小腿過度使用、臀肌及股四頭肌無力等

      物理治療能幫助肌腱修復以及增加運動表現。治療師會先使用軟組織鬆動術,將緊繃的小腿以及其延伸之筋膜放鬆。以減少日常生活之疼痛。利用深層摩擦按摩(deep friction massage),刺激肌腱,引導肌腱持續修復。最後以震波及超音波治療,刺激深層的肌腱生長。治療後期,治療師會訓練肌腱的耐力,並找出下肢動作錯誤的模式,並加以修正。才能達到完整治療,讓患者重回運動場上。

     阿基里斯肌腱炎容易長期且反覆發生,若有長期未恢復的狀況,請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。

腳踝扭傷

腳踝扭傷

      31歲的羅小姐去年打球不慎扭傷腳踝。腳踝外側在走路時會感到不適、卡住,跑步或下樓梯時會更加明顯。羅小姐傷到的可能是外側距腓韌帶。

      腳踝扭傷為運動者常見之運動傷害。原因多半為外傷導致。扭傷後,腳踝外側的韌帶被過度拉扯,產生撕裂傷。最常受傷的韌帶為前距腓韌帶。傷後會因為關節錯位或關節不穩定,導致不適感反覆發生,或難以癒合。

      物理治療師治療時,會先以徒手治療將錯位的距骨復位,並處理周遭因扭傷導致緊繃的肌肉,例如腓骨長肌、腓骨短肌等。接著,以儀器治療介入。利用超音波及震波增加韌帶修復的速度。最後,使用肌內效貼布固定腳踝,使韌帶能持續修復。待症狀穩定後,治療師會使用運動治療。訓練腳踝的穩定度與本體感覺。使患者能重新運動,且避免症狀再復發。

       腳踝扭傷容易再次復發,進而變成腳踝慢性不穩定。及早治療才能改善生活品質與運動表現。有相關問題,請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。

內側副韌帶拉傷及半月板撕裂

       28的羅先生上個月去爬山時,不小心扭到膝蓋,膝蓋內側及深處有疼痛感以及腫脹。走路時,膝蓋內側會特別疼痛。在那之後,也感覺膝蓋不穩定。這有可能是內側副韌帶拉傷以及半月板撕裂。

      內側副韌帶及內側半月板負責維持膝蓋內側的穩定,防止膝蓋過度旋轉或是膝蓋內夾。受傷的原因多半是意外導致。例如爬山、滑雪時扭傷膝蓋、打球時轉身或變向移動等。有時傷勢較重,可能伴隨前十字韌帶受傷,又稱不快樂三人組。(unhappy triad)

      進行物理治療時,會先判斷膝蓋半月板受損的嚴重程度。若懷疑半月板有嚴重撕裂,會建議轉診至醫院進行檢查。治療師會以徒手治療,將凸出的半月板復位。接著放鬆內側過度緊繃的肌肉。以超音波或震波促進副韌帶及半月板之修復速度。最後,進行膝蓋穩定度及肌力訓練,以協助患者重回運動場上。

      內側副韌帶拉傷及半月板撕裂為膝蓋較嚴重的傷,自癒能力差。若有相關問題,請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並治療。

跳躍膝

跳躍膝

      25的羅先生每個週末會和朋友打排球。兩週前開始,膝蓋在打完球後會覺得前側有腫脹感以及疼痛感。打球後的隔天,久坐再站起時,膝蓋會覺得特別不適。此時很有可能是跳躍膝的症狀。

      跳躍膝為髕骨肌腱炎。當肌腱過度用力或是過度伸展時,組織張力超過其耐受度,產生撕,進而導致發炎。此狀況較容易發生在有運動習慣者身上。其症狀為膝蓋前側、臏骨下方疼痛。尤其容易發生在反覆跳躍、蹲下起立、上下階梯等動作後。另外,若為青少年膝蓋前側下方通,要注意是否伴隨脛骨粗隆撕裂性骨裂。

      跳躍膝的治療分為幾階段。首先,會根據嚴重程度判斷可否持續進行運動。治療時,會先以症狀處理為優先。將日常生活疼痛分數降至為0。以徒手治療為主,減少股四頭肌的張力,增加膝蓋活動度。確認髖關節及踝關節之活動度。以震波或超音波,增加髕骨肌鍵修復速度,並預防沾黏。接著,治療師會針對下肢運動時的動作進行分析。找到膝蓋受壓過大的原因,並加以矯正、訓練。常見的訓練有,臀中肌、臀大肌肌力訓練、腳踝穩定度訓練、膝蓋髖關節協調訓練。最後,在醫療人員監督下,持續增加髕骨肌腱的耐力,預防再受傷。

      跳躍膝為膝蓋常見的運動傷害,如果症狀長期且反覆發生,請與我們聯繫,讓物理治療幫助你。

跑者膝

跑者膝

       38的羅先生是位馬拉松愛好者。平時有路跑的習慣。最近在跑步時,右膝蓋外側會覺得疼痛。此外,上下樓時,膝蓋也會覺得不適。此時羅先生有可能得到跑者膝。

      跑者膝為膝蓋外側的髂脛束滑液囊腫脹。原因是髂脛束過度緊繃,導致下方滑液囊受壓迫。髂脛束反覆使用下,就導致滑液囊發炎、腫脹。常發生在跑者身上,又名跑者膝。但其實不光是跑步,只要膝蓋需要單側施力,我們就會使用到髂脛束來維持穩定。所以排球、足球、網球等運動,都有可能造成跑者膝。另外,腳踝不穩定及臀中肌無力也是常見的原因。

      跑者膝的物理治療方式有以下方式。首先會先控制症狀,將日常疼痛消除。以徒手治療將緊繃的闊筋膜張肌、臀大肌、股四頭肌放鬆。以超音波增加滑液囊的循環以減少腫脹。在日常疼痛解除後,物理治療師會調整導致疼痛的動作,例如跑步、跳躍等。找到不穩定或是無力的肌肉,在治療師監督及安排下,加強肌力,減少闊筋膜張肌的作用,好讓患者重新運動。最後再持續針對運動後緊繃的肌肉放鬆,避免再復發。

      跑者膝需要針對下肢運動動作進行調整與訓練,有賴專業醫療人員的觀察與介入。有相關問題,請與我們聯絡。

髕骨疼痛症候群

髕骨疼痛症候群

       42歲的羅小姐每個週末有爬山的習慣。近日在下山時,總會感覺膝蓋前方酸軟。有時下樓梯也會有感覺。髕骨疼痛症候群可能找上他了。

       臏骨疼痛症候群為臏骨因為受力過大或是不平均,其後方軟骨以及周邊支持帶磨損及受拉扯。常見原因有下肢動作排列不良(動態膝內翻)、股四頭肌緊繃、髂脛束緊繃。其中下肢動作不良最為常見。有臏骨疼痛症候群的群體中,女性比例又較高。可能原因為骨盆較寬,導致膝蓋容易內夾。

      治療原則為減少症狀程度以及改善動作表現。徒手治療放鬆大腿緊繃的肌肉,以及臏骨周遭的筋膜與支持帶。增加臏骨的滑動。最後利用肌貼支持膝蓋。待症狀緩和後,針對患者不適的動作進行調整。例如臀中肌的肌力訓練或是腳踝穩定度訓練。在治療師監督之下,逐步恢復運動量。最後達到完全健康。

       臏骨疼痛症候群為常見的膝蓋前側疼痛原因。若有膝蓋疼痛問題,請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。

膝蓋退化

膝蓋退化

        89歲的羅先生近日走路時膝蓋疼痛,且無法久站。經檢查後發現膝關節退化。

膝關節退化是由於膝關節軟骨磨損,導致關節縫隙狹窄。膝蓋舊傷(前十字韌帶、後十字韌帶、半月板)、走路姿勢、年紀都是風險因子。其症狀有膝蓋疼痛、僵硬、腫脹、活動度受限。長時間的疼痛會導致膝蓋不敢施力,大腿肌肉會逐漸流失。

       物理治療以症狀改善及拖延開刀時間為目標。較輕微的退化程度可以藉由治療來解決疼痛、增加肌力。較嚴重的退化則盡量延長膝蓋使用壽命。以及執行手術前、後的復健,盡快縮短術後恢復時間。治療中,徒手治療能放鬆緊繃的肌肉筋膜與軟組織,並且鬆動膝蓋關節增加潤滑。利用震波以及超音波,也可以增加膝關節的循環。在專業人員的監督下,進行適度的肌力訓練,以改善生活品質。

       膝關節退化的治療不要拖延。若有相關問題,請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。

髖關節夾擠

髖關節夾擠

      29的羅先生近日在深蹲時,察覺髖關節前側卡卡的。要盤腿時,髖部無法打開,膝蓋碰不到地面。此時的症狀,可能是髖關節前側夾擠。

       髖關節前側夾擠可能伴隨關節唇或軟骨撕裂、發炎。症狀有髖關節無法打開(外展、外轉)、無法蹲下、甚至久坐、無法抬腳,會覺得髖關節前側卡住、有異物感、走路胯下疼痛。容易好發在芭雷舞者、瑜珈、深蹲運動上。因為髖關節需長時間向外打開或是重複彎曲,導致股骨頭前移。另外,骨性結構也有可能會造成夾擠產生。

       治療方式為,利用徒手治療增加髖關節屈曲角度,以及增加髖關節的空間。關節鬆動術將股骨頭往後推。訓練髂肌以避免股骨頭向前位移、訓練下肢穩定度增加運動表現。最後利用超音波或震波增加前側受損組織的恢復速度。

       髖關節前側夾擠是個擾人的問題,雖然不至於十分疼痛,但會影響生活以及運動。若有此問題,請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。

© Copyright - 晨耀物理治療所
- design by Morcept